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市场动态:消费电子遭遇最冷夏天; 转型汽车电子企业“热得烫手”

注:此文转载自网络

进入2022年,从手机到电视,从笔记本电脑到平板电脑再到台式机,几乎所有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都在下滑。(继三星之后,IT 大厂戴尔也传出砍单50%的消息)据华创证券统计,全球电脑出货量一季度同比下降4.7%;智能手机出货量5月同比下降10%至9600万部,这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0年来第二次跌破1亿部,上一次为同样处疫情期间的2020年。部分机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电脑、手机出货量全年或为负增长,电脑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7.6%~10%,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3.5%~7.1%。

值得注意的是,天风国际知名分析师郭明錤5月22日曾表示,这些消费电子的需求是正在消失,而非延迟,因为消费者信心下降、通胀恶化,对终端消费电子的购买欲已不如从前。(数据线定制)

今年消费电子各品类出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消费者购买非必要品意愿普遍下降。二季度以来,各类砍单消息屡见不鲜,本轮“砍单潮”已经从最初的消费电子终端厂商蔓延到晶圆生产和芯片封测等环节。反映到二级市场,资金对消费电子和半导体板块的追逐热情都不高,对行业增长的预期转向悲观。

更令人担忧的是,消费电子赛道已经显现出长期持续降温的趋势。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现象是,消费电子行业正逐渐进入本轮产品创新周期的成熟阶段,现有产品市场空间增速放缓,产业链竞争加剧。在二级市场投资中,消费电子行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给予高估值的成长赛道,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投资逻辑甚至已经从成长转向为周期。

“行业确实存在增速放缓的趋势。”中信保诚基金研究员杨柳青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以消费电子终端数量占比较大的手机为例,通信制式的升级换代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渗透率,而非发达地区的渗透率提升速度受制于基建水平,同时智能手机的性能升级和功能创新迭代速度放缓,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超过2年,整体市场空间增长有限,供应链偏存量竞争,从技术驱动变化为成本规模管理驱动。

而估值方面,在杨柳青看来,由于行业长期景气度较差,成长属性转弱、周期属性增强,消费电子相关公司整体估值水平低于相对高景气度方向的估值水平,仅部分公司基于自身管理及业务拓展能力,存在第二、第三成长曲线,在估值水平上可以获得一定溢价。未来,产业的发展活力仍需关注创新的落地,包括AR、VR、AIoT等细分方向渗透率仍然较低,终端及使用体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可能会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20726084630.jpg

市场唯一的主要增长点和热点

近期,多家涵盖汽车电子业务的公司举办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高朋满座”,真可谓“热得烫手”,有公司获超百家机构积极调研,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订单和与知名车企的合作方式等方面。在提到看好汽车电子的投资机会时,北京一家大型公募的基金经理表示,第一个原因是,不仅电动车在大规模地提高汽车智能的自动化水平,传统的燃油车也在推出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功能。比如自动驾驶的功能,包括车内智能座舱各方面的功能。所以,整个汽车电子,或者是汽车智能化板块的行业增速是很快的,甚至比电动车行业的增速还要快一些。


第二个原因是,相关公司国产化率有望逐步提升。目前板块内很多公司的国产化率还比较低,比如汽车的核心芯片。但近两年很多国内的公司在汽车电子方面的能力提升得很快,市场化份额也在同步提升。(数据线生产厂家)


目前不少消费电子行业的公司都表示在逐步切入汽车电子业务,这样的转换是否存在技术壁垒?杨柳青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消费电子转向汽车电子,一方面,产品工艺制程上存在一定的复用性,尤其是在不涉及安全的应用场景,这种复用性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汽车供应链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和准入门槛,这对技术产品性能、品质管控、生产体系等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认证导入周期更长。因此,从消费电子转向汽车电子,基于工艺制程水平是存在可行性的,但需要企业为满足车规级标准而做更多的投入以及更长时间的积累。由于疫情对全球化供应链的阶段性影响,以及国内本土电动车品牌的崛起,本土相关供应链企业获得了从消费市场向汽车市场加速导入的机会。


对消费电子供应链来说,拓展汽车市场尤其是增量的电动车市场,一定程度上会对冲传统消费电子业务需求下滑的风险,但对冲幅度甚至是未来会否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则取决于汽车业务在公司总盘子里面的占比、所处的业务发展阶段,以及公司在汽车业务方面的发展竞争策略和战略定力。对于这一类转型的公司,在特定市场风格下,市场会在短期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以预期增量的汽车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成长机会,至于公司是否能够实现中长期盈利及自身价值的提升,有待后续跟踪检验,能够持续成功实现业务拓展和业绩兑现的公司或会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


分享到